首页

绵阳夫妻主

时间:2025-05-29 01:15:36 作者:解码肩关节疼痛:肩袖破裂还是肩周炎? 浏览量:90123

  中新网成都2月26日电 题:走近“90后”殡葬礼仪师:让逝者的告别更有温度

  作者 王鹏 张钰宸

  2月下旬的一天,位于成都市北郊的院山公墓内,殡葬礼仪师李勤穿着黑西服,戴着白手套,引导逝者家属进行告别仪式。30岁的李勤是一名“90后”,曾是一位厨师,后来选择了如今这个特殊的职业,“我的工作,是为逝者告别世界赋予一份庄严和温情。”

  送逝者最后一程 工作琐碎却庄重

  春节过后,李勤又忙碌了起来。一大早,他要先引导逝者家属进入仪式厅,再把骨灰和遗像摆正,随后亮灯,护灵熏香。肃穆的氛围中,李勤和逝者家属一起鞠躬。完成告别仪式,他还要把骨灰护送到山上的墓穴,举行安葬仪式。

近日,李勤在安葬逝者骨灰。金冠池 摄

  安葬骨灰前,李勤用小扫帚细心打扫墓穴,并在桌子上准备好供品点心和鲜花。随后,他小心翼翼地把骨灰葬入。密封好墓穴后,他庄重地向墓碑鞠躬,送逝者最后一程。青山悠悠,松柏无言,一场安葬仪式在宁静的氛围中结束了。

  院山公墓青山叠翠,楼亭掩映,占地6亩多,“以山为院,院于山内”的标语引人注目,植被覆盖率达50%以上。在不少人看来,墓地往往是“阴森”的所在,但李勤有自己的认知。“其实在我看来,这里就像是一个公园。”这里没有鞭炮火烛,取而代之的是满地绿意和鲜花,为逝者提供一个宁静的长眠之地。

  从“打怵”到认可 职业认知悄然转变

  成为殡葬礼仪师之前,李勤当过厨师,也去过重庆、深圳等地务工,但最终回到家乡,选择了这个特殊的职业。最初,他并不完全了解工作内容,“有点打怵”,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与了面试。后来,李勤对殡葬礼仪师的认识不断加深。

  “殡葬行业不像传统观念认知的那样刻板和死气沉沉,而是一个有生机的行业。”在李勤看来,每场仪式都像为逝者打造一段永恒的记忆,也让他对生命和死亡有了更深刻的思考。

近日,李勤在工作中向逝者默哀。金冠池 摄

  一次,李勤遇到一位与他年龄相仿的逝者,逝者母亲无法接受现实,当场哭晕过去。“他像我一样年轻,却早早离开了这美好的世界。我思考着,还有什么比生死更重要?最终我给自己的回答是:没有什么比生死更重要。”

  这次经历,让李勤深刻感受到生死别离的意义,更认识到殡葬礼仪师的重要性。他下决心把每次仪式做到尽善尽美,帮助逝者家属调整情绪,提供关怀,“更要保持专业的态度,为逝者提供温情的告别。”

  自然而然,李勤慢慢迎来了心态转变,从“只是一份工作而已”到对殡葬礼仪师产生认可。每次仪式,他都抱着“送好逝者最后一程”的信念,为逝者家属提供支持。

  热爱骑行和养猫 “调整心态至关重要”

  在殡葬行业,良好的心态对从业者至关重要。李勤至今记得,初次接触逝者遗骨时,一度不知所措,“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也将成为这些遗骨,这样的念头让我情绪一下子陷入低谷。”当时,他稀里糊涂完成了仪式,却不知如何从情绪低谷中走出。

  后来,他学会了在生活中调节自己的状态。“我喜欢通过骑行缓解工作压力。”院山公墓离成都绕城绿道很近,闲暇之余,李勤常去骑自行车,“我还养了小猫,小猫的陪伴给我缓解了很多压力。”

  不可否认的是,长期以来社会公众对殡葬行业存在偏见。对于这种异样眼光,李勤却很乐观,“‘90后’和‘00后’接收的信息更全面,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很强,相信以后大众对殡葬行业的看法会更加客观公正。”

  建议:年轻人入行“最重要的是人品”

  近年来,网络上常有关于殡葬行业的讨论,也有年轻人表达对这个行业的好奇和向往。谈及这个话题,李勤言辞诚恳,“在这个行业,学历并非关键,最重要的是人品,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和严谨的态度,这样才能帮助逝者家属。”他还强调,对于那些迷茫的人,这份工作或许能帮他们平复心态,感受不一样的人生。

近日,李勤在进行告别仪式前的准备工作。金冠池 摄

  李勤说,进入殡葬行业自己从不后悔,他感激当初的选择成就了如今的自己。才30岁的他,希望未来在殡葬礼仪师的岗位上发光发热,“陪伴好每一位前来的家属,为每一位逝者做好有尊严、充满温情的告别。”

  “对我来说,死亡不是抽象的概念,也不是令人害怕的事件,而是一种新生。”他笃定地说。(完)

【编辑:于晓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原党组成员、副检察长陈江波被“双开”

习近平指出,你担任总统10年间8次访华,我同你12次会面,引领两国开启共建命运共同体新篇章,构建起全方位战略合作新格局。你为中印尼友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,中方表示高度赞赏。相信印尼新一届政府将继承对华友好政策,推动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迈向更高水平。

财政部:国家奖学金名额翻倍 本专科生国奖标准提高到1万元

习近平指出,广泛凝聚共识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,对顺利推进改革十分重要。要切实做好改革舆论引导工作,加强正面宣传,唱响主旋律、传递正能量。加强对全会《决定》提出的一些重大理论观点的研究和阐释,特别是加强面向基层和群众的宣传、解读,及时解疑释惑,回应社会关切,广泛凝聚共识,筑牢全党全社会共抓改革的思想基础、群众基础。引导干部、群众增强大局意识,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和个人利害得失。

两岸情深 地名为证——传承弘扬闽台地名文化深化两岸融合发展

2024年,联合考古队在王庄遗址新发现大汶口文化墓葬45座,已清理27座,部分墓葬等级较高,出土器物丰富。其中,M27是一座特大型大汶口文化墓葬,大墓长约4.8米,宽约3.68米,总面积逾17平方米。

法国里昂灯光节巨型“灯光行者”成都巡游表演

“海外中餐文化传承和中餐业发展任重道远。”江苏省委统战部侨务文教事务处二级调研员孙敏表示,“希望各类烹饪院校、行业协会、餐饮企业和海外中餐从业者、热心侨胞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中餐业发展为己任,采取有效措施,推动实施中餐文化海外推广合作项目,加快中餐国际化进程,强化基地示范作用,优化工作机制,整合人才资源,挖掘地方特色,各尽其能、各展所长,把品牌、技术、人脉等优势资源调动起来、发挥出来,不断为中餐传播和发展注入新活力,全方位提升海外中餐的社会影响力,真正使广大海外人士从了解‘舌尖上的中国’,感受灿烂文化的中国。”(完)

无人系统大会在珠海开幕 53个项目现场签约

授人以渔是中非合作的作为担当。非洲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大陆,国际对非合作应助力非洲提升自主发展能力。近年来,中方在非洲投资建设的合作园区发挥“筑巢引凤”作用,积极打造产业集群,形成产业发展优势。双方围绕新科技、新产业、新业态等开展密切交流,帮助非洲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。去年8月,中方在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宣布发起“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”,实施“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”和“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”。这三大举措聚焦非洲实现现代化迫切需要的工业化、农业现代化和人才培养领域,是中国以实际行动支持非洲发展的生动体现。津巴布韦前驻华大使马丁·切东多感慨:“谁才是真正帮助非洲国家开拓资源、创造财富的人,答案不言而喻。”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